湖南科技学院学报
ISSN 1673-2219
CN43-1459/Z
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
全国百强社科学报
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
国学研究
当前位置: 首 页  >  国学研究
蹇萧然与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
作者:    时间:2021-09-16    浏览量:116

   蹇萧然与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

龙文君

(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,湖南 永州 425199)

摘 要:20世纪20年代,国学教育方面的著作和教材数量繁多,蹇萧然先生的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只是沧海一粟。该书是针对大学入学考试的辅导书籍,满足中学生必备的国学常识知识以应付考试。内容也多借鉴当时的入学试题和相关书籍,知识广泛,简短浅显,主要适应背诵需要。文章首先考察了作者生平及其作品,其次论述此书版本与内容,最后则是结论,对于了解民国时期的中学国学教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关键词:蹇萧然;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;中学教材;国学常识

中图分类号:G09     文献标识码:A       文章编号:1673-2219(2019)12-0015-04


作者生平及其作品

蹇先艾(19061994),字萧然,笔名钱九、罗辉、赵休宁、陈艾利、蔼生等,贵州遵义人,著名的乡土作家。 他在1919年赴北京先后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、中学求学。1922年与同学组织曦社,并创刊《爝火》杂志,二期而终,创刊号于1923年初出版,由学校代售。[1]201925年他中学毕业,考进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,先是读了两年的预科,后在经济系本科学习四年。期间他与刘萝蕈、朱大栅、闻一多、朱湘、饶孟侃、于赓虞等人发起“读书会”,又加入“文学研究社”。1928年蹇氏主编《北京文学》半月刊,前后共三期。1931年大学毕业,在私立弘达学院教书,兼任“北平松坡图书馆”图书部主任。抗战开始,他回到贵阳,主持“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阳分会”,并先后出任《贵州晨报》“每周文艺”及《贵州日报》“笔垒”两副刊主编。其后,前往延安工作,参加中国共产党。1949年以后,他一直担任“贵州文联”的领导工作。[1]10

蹇先艾是著名的乡土作家,作品繁多,计有《朝雾》(短篇小说集/1927)、《一位英雄》(短篇小说集/1930)、《还乡集》(小说集/1934)、《酒家》(小说集/1934)、《乡间的悲剧》(小说集/1937)、《女性的故事》(小说集/1937)、《古城儿女》(小说集/1946)、《乡谈集》(散文集/1947)、《新芽集》(散文集/1955)、《山城集》(小说集/1956)、《倔强的女人》(小说集/1957)、《苗岭集》(散文集/1960)、《蹇先艾散文小说选1935-1979》(1979)、《盐灾》(短篇小说/1999)、《女人的容貌》(作品集/1999)、《蹇先艾文集》(作品集/2000)、《蹇先艾文集》(全三册/2003-2004)、《蹇先艾代表作水葬》(作品集/2010)等。他的散篇作品也多存于书籍报刊中,不再列举。

现今研究蹇先艾的有关作品,有《蹇先艾、廖弦研究合集》(1985)、《蹇先艾评传》(1986)、《蹇先艾传》(1995)、《乡土飘诗魂:蹇先艾纪传》(1999)、《蹇先艾百年诞辰纪念文集:一个人的贵州》(2007)等。

版本比较

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只有一个版本,但是它有一个“前身”,即《国学常识二百问答》。《国学常识二百问答》于19327月由北平新华印书馆出版,定价为大洋三角,由北平各大书局及书社寄售,书局名称并没有明确列举。此书分为凡例、正文和补遗三部分,有二百一十五个问题,共计八十七页,没有单列的目录,分类不清,且排列略有些混乱,问题跳跃性大。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于193511日由华北科学社出版,定价为大洋四角,本市及外埠都有代售处,并附有具体的书局名称。有单列目录,算上自序可分为八个部分,此为本书的改进之处。书前有作者《自序》一篇[2]1-2,现迻录如下:

我记得从前中等学校是有“文学史”、“文字学”、“国故概要”的;虽然囫囵吞枣,一知半解,学生毕竟也学得了一些片段的知识。近两三年来,高中国文既不分科,除了讲读之外,这些功课也就大部有了;即令有,也并不完备。但是学生们刚一踏出中学校门,接着便要跨过“会考”和“大学入学试验”两重难关;两者的当局又往往爱拿“国学常识”来测验学生,其结果学生因为和这一道素昧平生,所以连最简单的问题,如“四书五经是什么”都答不上来。自然,书坊似乎大有供给他们一些国学参考用书的必要。就事实上调查,这类书籍也出得不少了;不过它们总犯着左列的三种毛病:

(一)搜罗不很详尽;

(二)材料分配轻重不均;

(三)见解陈腐和偏袒。

虽说同样是一种“抄书的工作”,从事斯业的人却也不可毫无选择的眼光,一味盲从古人。时至今日,我们好像不能再领导青年走上歧路了。

这本书是企图避免以上的缺陷的,辑录的答案材料多半是今古的意见并重。编者的目的在给高中学生一点帮助,使他们花费很少的时光,从这本小册子稍微明了国学的大概,对于考试今后不会再感觉应付的困难。它的对象既是中学学生,当然也就不能持什么高论。连关于文人传略,在《中国人名大辞典》中随手便能查出的,也都一概付之阙如。问题的数字虽不怎样惊人,内容却敢担保比较坊间刊行者稍为丰富。如果中等学校采作辅助教本,教师加以贯串,讲得详细一点,这本书也可以抵当“文学史”“文字学”“国故概论”三科的纲要之用。

本书答案,采辑的书太多,有些甚至传录原文,不遗一字;因为篇幅关系,不及一一注明出处;但对于现代人,编者在这里都表示谢忱。最后希望高明之士的指正,并开示本书中缺少的问题,以使再版时尽量修改与增加。

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

《国学常识二百问答》中,无《自序》,但有一篇《凡例》[3]P1-2,全录如下:

一、本书专供中学生投考大学及自修参考之用。

一、本书问题取佽于历年各大学试题者居其半,半为自拟及采录他书而得;内容粗备,敢云详尽。后此如有所获,一俟再版,当为增益。

一、本书为谋习者便于记忆起见,答案力求简洁,文亦平易。语焉不详,势所难免。讹谬之咎,编者尸之。

一、此编答案,征辑今古书籍,卷帙繁赜;甚至日报杂志,亦皆掇拾靡舍。但求适和,便为引用。故多断章取义,杂撷成篇;间则转录原文,不遗一字。近人文史,每喜其见解正确新颖,甄录尤多。因系汇编,并非著述,故不及一一注明出处。

一、兹书初编时,董鲁安师予以鼓励,李凌斗君又以其所著《国学常识丛谈》一书相赠,借镜良多。董仿都、刘竞夫两君复为拟题。值书之成,敬谢师友!

一、此稿初拟写供弘达学院学生课外之助,无意付梓。杨宪斌君则以此书坊间不数觏,愿为刊行,藉得流布。盛意殷殷,弥增自愧。兹书之出,苟于投考大学诸君,稍有裨益,不胜大愿。

民国二十一年七月 编者

比较蹇萧然的《凡例》和《自序》,从中可以看出两书的共同信息。比如蹇氏作书之目的:帮助中学生之用,在《国学常识三百问》的封面有“中学师范参考适用”八字,从中亦可看出它针对的人群。问题的出处:一半来自考题,一半来自其他相关的书籍。本书的作用:帮助中学生应对考试,特点为答案简短,便于背诵。答案的来源:广收博采,主要依据其他的国学图书。同时,我们也能看出当时教材的一些出版情况,要么一味盲从古人,不知选择,要么徒然见解新颖,自炫之意多而作育之心少,都不适用于应考要求。两书均采用问答的形式,一问一答,针对性强,类似于当今的某些教科书或辅导资料,依旧广泛存在。就其语言表达来说,《凡例》更加符合推广图书的需要,语言简洁明了、书面化,而《自序》更加口语化,更具作者的主观意识,然而两者表达的意思大致相同。

可以说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是《国学常识二百问答》的又一次扩展,它们的内容大致类同,但是并非一样。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和增加,比如“何谓六经、五经、九经、十三经”这一问题,通过双行夹注增加了“三礼”及其解释,删掉了“何谓三传”,通过对比这两个问题,就会发现作者在问题和答案上都进行了精简,补充了新的内容,使之更加充实完善,在编排的结构安排上也趋向合理。

内容概述

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一书分为自序及目录、甲编(总述)、乙编(经学)、丙编(史学)、丁编(子学)、戊编(文学)、己编(文字学)、补遗等八个部分,正文三百零八个问题,共计一百零六页。蹇氏采用一问一答的体例对国学常识进行了简要叙述,答案简洁明了,通俗易懂,十分便于学生记忆。

(一)《自序》及目录

《自序》二页,内容介绍见前。目录二十五页,每一个问题都标有明确页码,便于具体问题的查询,符合入学考试复习背诵的需求。本书涉及的问题均可归纳为以下五类:(1)书籍问题,(2)分类问题,(3)作者问题,(4)具体知识概论问题,(5)是否问题。

(二)甲编

甲编为“总述”,共七个问题。分别对七略、四部之概念、《隋书·经籍志》之群书分类法、《永乐大典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四库全书》三书之基本内容和《书目答问》之作者等七个问题进行了阐述,条目清晰,内容简短,适合背诵。譬如“何谓《四库全书》”,除去对《四库全书》基本内容的概述之外,还另附不同时代的藏址,并说明了遗失状况。

(三)乙编

乙编为“经学”,共四十四个问题。经学部分的著作主要是十三经,本书多对十三经具体书籍进行了提问式回答,其基本概念也没有忽视。首先,归纳有关基本概念的问题,再依次解答涉及十三经以及《十三经注疏》的问题。中间一共提到以下的概念:六艺、六经皆史、六经、五经、九经、十三经、经学的派别等。比如对“六艺”“六经皆史”的概念说明,其中,对“六艺”的解释分为两种:一谓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;二谓六经。“六经皆史”这一概念出自章学诚的《文史通义》一书,由此可见,蹇书所采集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古代的知识,对清代、民国时期的国学著作也都有采纳,可谓古今并重。“六经”“五经”“九经”“十三经”多为人所熟知,故不多言。这里将“经学的派别”分为三类:一是西汉今文学,二是东汉古文学,三是宋学。此后为本书对十三经问题的罗列,对《周易》则提及它的种类、“十翼”的概念以及其作者问题,并将“十翼”的考证罗列详细,附有参考文献,比如钱穆著的《论十翼非孔氏所作》、顾颉刚著的《古史辨》第三册上编。有关《尚书》一书,有《尚书》名称的由来、古今《尚书》的区别和《洪范》等三个问题,关于其名称的来源又引用孔安国、王肃和郑玄的言论来佐证;考察的较为细致之处是《洪范》一篇,它出自《周书》,旧传为箕子周武王陈述的“天地之大法”。关于《诗经》类的问题较多,比如赋比兴风雅颂、三家诗、四始的解释、《毛诗》《毛诗诗序》何人所作、《诗经》是否为孔子所删、大小雅之分以何为宜等。譬如“《诗经》是否为孔子所删”这一问题,蹇萧然采用多个朝代学者的考证,更多的是转述,而非发表自己的看法,没有直接判断。但也不是所有条目都没有作者的观点,再比如在“《毛诗诗序》何人所作”这个问题中,则既有引用的来源,又有作者的观点:“此说见《后汉书·儒林传》,最为有力。”此外,“大小雅之分以何为宜”这一问题也是表达出作者的倾向,并且采用多方说法,先抑后扬,否认章后卿《诗说》中大小雅之分,表达出问题的两面性。而《周礼》这部分考察得颇为细致,比如《周礼》的异名、六官、涉及音乐原理的篇目。关于《礼记》主要涉及它的内容和《大戴礼记》与《小戴礼记》。提及《春秋》的问题主要有:《春秋》是谁所作、《春秋》内外传的概念、《公羊传》与《左传》的不同之处、除孔子作《春秋》外是否存在以“春秋”命名之书。本书论述《论语》的编辑和年代以及它的种类,后又涉及《孝经》《尔雅》《孟子》《中庸》《大学》《十三经注疏》等书的作者或内容,除此之外,不再陈列其问题。本书对清代的汉学家及其精神都有论述,并先从汉学概论讲起,最后论述康有为的《新学伪经考》的要点以及影响。整体来看,经学这个部分离不开古代的经典著作,主要是与十三经相关的和在清朝、民国时期影响力大的学术思想。

(四)丙编

丙编为史学,共三十三个问题。这个部分涉及的多为史书的概论,首先是关于史书的分类,其次是讨论正史的概念和内容。本书正史专指二十四史加上《新元史》,共二十五史,与当今的差别是用《新元史》代替了《清史稿》。此后的问题分为两类:一是作者以及内容,包括《史记》《汉书》《后汉书》等前三史;二是史书的概略,包括《三国志》《晋书》《宋书》《南齐书》《梁书》《陈书》《魏书》《北齐书》《周书》《隋书》《南北史》、新旧《唐书》、新旧《五代史》《宋史》《辽金史》《元史》《新元史》《明史》《宋史新编》《元史新编》《清史稿》等,这里全括了二十五史,后续只涉及内容或作者的为《竹书纪年》《资治通鉴》、五纪事本末(即《左传纪事本末》《通鉴纪事本末》《宋史纪事本末》《元史纪事本末》《明史纪事本末》)《三藩纪事本末》《绎史》《东华录》《史通》等。除去这些之外,本书还解说了“九通”。总而言之,这部分将史书的作者、卷数等交代的一清二楚,具体内容却较少涉及,少数附有后人为史书作注的篇名。

(五)丁编

丁编为子学,共三十八个问题。这个部分主要涉及的为诸子及其思想。首先是介绍“六家”“九流”,接着再分别介绍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纵横家、杂家、小说家等九家。关于这九家的介绍,依据的是司马谈《论六家要旨》,亦多引用孔子的言论,并统计其后世传承家数。关于孟荀人性的讨论、老子有无其人、《道德经》是否为老子所作和杨朱的作品、主张等问题在文中占篇幅较多,并借鉴多位学者的观点,比如崔东壁、汪容甫、梁启超、冯友兰等人,其借鉴对照在谈论老子这一问题时尤为显著。涉及派别及代表人物的有法家、墨学、姚江派、宋学,提及到的作家作品有商鞅的著作、《韩非子》的重要篇目、《墨子注释》善本、杨雄的《法言》、《论衡》《淮南子》、两汉三国时期之子书、《颜氏家训》的作者、《诸子平议》等,论述的思想学说有墨子重要学说的种类、墨子的三表法、陆九渊学说等。这个部分多是对子学基本知识的掌握,所涉及的多为浅显易懂的基础思想学说。

(六)戊编

戊编为文学,共一百四十四个问题。该编提及作品和概念较多,问题数量最多,不能一一列举,故举例其中涉及的内容。按其性质分为图书分类、诗文、小说、戏曲、文论、文人及文人集团、著作等七个方面,并按照时间的先后罗列如下:

1.图书分类。当今中国古代图书基本上是按照经、史、子、集四部划分,本书摘录了集部中的“总集”“别集”两个概念,并举例说明。除此之外,还提及有“丛书”和《古文辞类纂》的分类法。

2.诗文。诗词方面问题最多,首先是中国诗的分类,又说到先秦的《楚辞》《诗经》,关于《楚辞》涉及《九歌》《离骚经》以及其中屈原的真正作品和宋玉的作品。汉代提到乐府和汉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,主要涉及作乐府、汉赋的大家及著名的作品,比如乐府中名篇《陌上桑》《孔雀东南飞》,汉赋作家杨雄及其作品《子虚赋》等。诗是文学中的一大宗,自魏晋南北朝起的五言诗、七言诗、律诗、绝句等,发展长久且持续。其中提出谁是五言诗的第一位大作家,补充了晋代的《子夜歌》和《古诗十九首》的作者归属问题。唐诗发展繁盛,家喻户晓,不再多言。词又被称为“诗余”,它有小令、中调、长调之分,最后论述了词与曲的区别。六朝唐宋之后,骈散的区别愈加分明,到明清科举已变为“八股文”,敦煌古籍的发现之后,又增加了“变文”这一文体。本书亦论及唐文三变、柳宗元擅长何种文体以及与唐代古文与韩柳同派的大家。诗文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异同,实属正常,依据其特征加以区分,本书略涉及正始体、永明体、四唐诗、元白体、香奁体、三十六体、诚斋体、西昆体、台阁体、公安体、竟陵体等。其中“四唐诗”将整个唐代的诗歌划分为初唐体、盛唐体、中唐体和晚唐体,虽略显机械,但却一目了然,方便理解。此外,关于诗文的派别在本书中也略有论述,比如江西诗派、桐城派、阳湖派等。

3.小说。小说的发展也是历经漫长的时间演变,本书认为“小说”一词最早出现在《庄子·外物》,并列举《四库全书提要》对小说的分类,提及“平话”这一概念。蹇萧然将写作《周说》的虞初称为中国小说家之祖,并列举汉代除虞初之外其他的小说家,附录其作品篇名。随后是魏晋南北朝的神怪小说、唐代小说、明代著名传奇、章回体小说、短篇小说和清代传奇、短篇小说、章回体小说,都列举了作家及其作品,又对《山海经》的作者进行探讨。

4.戏曲。元明戏曲多取材于唐传奇,又有别于杂剧。北宋的《鼓子词》被论者推为近代戏曲之祖,渊源有自,后世则发展出“昆曲”和“二黄”。

5.文论。中国古代文论中,南朝梁沈约提出的“四声八病说”较有影响,自此奠定了后世格律诗的基础。此外,学术界公认的关于文论的第一本重要著作是《文心雕龙》,同时提及的诗文评类著作还有《诗品》和《沧浪诗话》。

6.文人及文人集团。就文人和文人集团而言,本书提到了汉代蔡邕、魏晋南北朝的建安七子、竹林七贤、西晋的三张二陆两潘一左,又提到以悼亡诗、游仙诗著名的作者,以及陶渊明、谢灵运、鲍照、竟陵八友、沈宋、文章四友、回文诗为何所作、初唐四杰、唐代自然派诗人、喜描写边塞的诗人、李白与杜甫的比较、晚唐著名诗人、白居易、温庭钧、唐宋八大家、冯延己、南唐二主、宋代苏门六君子、永嘉四灵、李清照、辛弃疾、元曲四大家、明代前七子和后七子、明末金圣叹等。清代文学多以古文家为主,亦涉及诗人,比如王渔洋、江左三大家、黄景仁、郑珍、金和、黄遵宪等,最后重点讨论了章太炎、王国维、梁启超在学术上的贡献。上述皆为名人,故不做过多介绍。

7.著作。这部分提到的文学名著有《文选》《玉台新咏》《世说新语》《水经注》《洛阳伽蓝记》《花间集》《沧浪诗话》《太平广记》《西厢记》《汉魏六朝三百家集》《古文辞类纂》《经史百家杂钞》《续古文辞类纂》《十八家诗钞》《饮冰词》等,虽说不罗列具体问题,但就涉及的书籍内容加以整理,大约可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,归纳全面,值得一看。

(七)己编

己编为文字学,共二十九个问题。文字学又被称作“小学”,古人读书多以小学为基础,本编主要讲字形、字义和音韵,涉及的主要书籍为《说文解字》。首先介绍文字字形的起源,论述甲骨文、石鼓文、金石之学,又引出秦书八体、章草、新莽六体、八分书、六书等古代文字。关于音韵部分,主要涉及《切韵》《唐韵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中原音韵》《洪武音韵》《佩文音韵》《马氏文通》《康熙字典》等书籍,前八种讨论作者,只《康熙字典》论述成书的过程。除了介绍这些书籍之外,还讲到平水韵、等韵、双声、叠韵、反切的概念,同时又提及三十六字母和注音字母,多为初步地了解,并不深入。

(八)补遗

补遗共八个问题。这个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一些,首先是讨论“纬书”,其次是概述《逸周书》和《穆天子传》,最后则是介绍《古文尚书疏证》《考工记》《太平御览》《尚友录》《渊鉴类涵》等五本书的作者。

综上所述,蹇萧然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一书只是民国时期一部非常普通的问答体中学教材,而非精深的国学专著。从内容上看,主要是以传授基础的知识要点、经典名著、学术论点、历代人物为目的,力图拓展中学生的学术视野。从本书的序和内容可知,编著者自诩一个收纳者,采集各类比较公认的说法,并非一人之私见或者个人的看法,也可以说是吸收了当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,广收博采,明辨精审。虽说问答条目简炼,点到为止,不作深究,但书后附有相关的参考文献,读者若想继续深造探求,当可按图索骥,很好的弥补了书体的不足之处。不过,从本书“文学”这一章节来看,也存在排序混乱的问题,并非严格按照时间线索或者知识关联来排列,随机性较大,无形中又增加了学生的记诵难度。整体来看,在民国时期国学入门书籍汗牛充栋的情况下,蹇萧然先生《国学常识三百问答》的学术价值明显不高,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值得一读。

参考文献:

[1]杜惠荣,王鸿儒.蹇先艾评传[M].贵阳:贵州人民出版社. 1986.

[2]蹇萧然.国学常识二百问答[M].北平:华新印书馆.1932.

[3]蹇萧然.国学常识三百问答[M].北平:华北科学社.1934.

(责任编校:张京华)



收稿日期:20190603

作者简介:龙文君(1998-),女,湖南邵阳人,湖南科技学院国学院2017级学生。


版权所有: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

联系地址: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

联系方式:0746-6381194

投稿网址:https://jmlk.cbpt.cnki.net/EditorBN/index.aspx?t=1&mid=jmlk